近日曾銘宗立委舉辦鑑於阿里巴巴公司來台大量申請金融專利,台灣在第三方支付、行動支付等網路金融服務和金融專利申請上大幅落後,臺灣第三方支付延宕多年,2015年才正式上路,輸給阿里巴巴集團一點都不意外。但是,阿里巴巴集團於2007年開始以服務公司、控股公司的名義大量申請電子商務相關專利,各提出16項與251項專利申請,合計多達267項。申請的專利內容涵括交易平台的資訊搜索、資訊推薦、用戶識別、表單驗證方法、以及電子商務搜尋引擎的技術等。分別在2014年3月21日與4月1日及6月1日,分別通過了專利編號I431978的「獲取資源的方法、裝置及系統」案與I432970「發佈網站資訊的方法、裝置及系統」案及專利號I439940「一種分布式任務系統和分布式任務管理方法」。
阿里巴巴的專業佈局是只有針對臺灣嗎? 答案,當然不是。
阿里巴巴已經位列全球電子商務產業的大龍頭之一,根據新聚能科技顧問公司分析,阿里巴巴集團的專利佈局資料,阿里集團自2008年起就已經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專利的申請,在2013年起甚至加倍投資在專利的申請上,2013年在中國已公開的專利申請量就超過600件,而在美國與世界專利局的專利申請案量也超過台灣,並已取得了71件美國專利授權。很明顯地,阿里巴巴目前正在為全球布局進行準備,而美國絕對是下一個首要進攻的市場。阿里巴巴美國總經理安妮·許(Annie Xu)在2014/2/18接受美國金融時報採訪時也明確表示,把商品賣到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是阿里巴巴目前的發展目標。
dcplus指出,中國廠商在本國申請專利可享有補助,因此阿里巴巴在本國才會大量申請專利,只有較具技術及商業價值的,才會在國際間申請專利,反觀阿里巴巴在台灣及美國申請的專利,不但數量及內容都相近,且多半都主張中國專利的優先權,代表這兩百多件同時申請台、中、美的專利,是阿里巴巴較為重視的技術。
阿里巴巴申請電商專利,臺灣廠商不知道嗎 ? 答案,當然知道。
臺灣電商廠商當然知道阿里巴巴集團申請電子商務相關專利。只是認為,很多專利內容都已經是行之有年的做法,阿里集團提出的專利內容,應該可以避得掉。以下為截錄【陳宜誠律師事務所】對「I431978」專利進行分析的看法:
陳宜誠律師首先分析台灣獲證專利號I431978,說明它的母案(主張優先權)是大陸獲證專利200710105896,揭露電腦系統用戶端通過本地統一資源描述文件定義的資源列表,獲得本用戶端可能使用資源的資源標識和相應的路徑資訊,這樣,所述用戶端便可以在最短時間準確獲得所需資源,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戶端獲取資源的成功率與工作效率。講穿了,就是描述Cookie的使用與功效。
看起來這專利很恐怖,很基本,是關於Cookie或Cache的使用,所以大家都逃不掉。但陳宜誠律師認為,能儲存URL的Cookie或Cache的使用,早在網際網路興起時,就已經在用了,隨便找,應該就能找到一大堆前案,在訴訟上打掉這項專利主張。陳宜誠表示,單看這一點,告訴廠商只要少做或換用其中一個特定步驟,就能輕易迴避這個請求項。(全文請參看資料來源3網址)臺灣廠商就不用佈局專利了嗎 ? 答案,當然要啊。
雖然,好像目前阿里巴巴通過的專利,還是都有辦法避開,但是,專利這件事情還是要思考的。對於台灣業者來說,專利申請流程,從申請、公開、答辯,到獲證,最快也需要2-3年,一般需要4-5年的時間,耗時又花錢。但是,我認為,電子商務最吸引人也讓能充滿想像空間的,就是電子商務是以消費者為核心的銷售行為,消費者在虛擬世界的行為可以被預測,加上臺灣電商現在有意跨足東南亞,仍有很多面向可以申請專利。不過,申請的專利的前提,是企業自己要投錢做研發,要與高科技產業、數位內容產業競爭人才。加上,電商網購平台目前也進入紅海,若沒有真正跨進海外市場,臺灣有多少業者還有餘力真正思考研發專利這件事。
資料來源:
1.新聚能科技顧問公司,阿里巴巴專利佈局初探,http://synergytek.com.tw/blog/2014/02/26/alibaba_patent_monitor/?variant=zh-tw,20140226)
2.dcplus數位行銷實戰家,阿里巴巴敲開台灣電商大門,投下專利震撼彈!http://dcplus.com.tw/marketing-knowledge/growther/32315,20150422
3.北美智權報,阿里巴巴專利大刀砍向台灣 企業如何迴避?
http://www.naipo.com/Portals/1/web_tw/Knowledge_Center/Industry_Economy/publish-245.htm2014.06.04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